本報記者 馬志強 毛小北攝影報道
不大的廠房,寥寥可數的工人以及老舊的機器,這就是毛文奎所經營的在河北的一家小微模具廠的全部家當。在原工作單位破產后,想為自己正在上學的兒子賺學費和生活費,這家工廠誕生了,沒想到這一干就是10多年。
“雖然現在條件比較艱苦,但和以前比已經好多了,剛開始做的時候一進料就沒地方下腳了。”憑借自己的一門手藝和實惠的價格,毛文奎在石家莊模具行業已經小有名氣,他告訴記者,曾經有北京的模具廠開價年薪10萬聘用他,被他拒絕了。他覺得雖然自己的工廠沒法和其他大型企業相提并論,但畢竟是自己的一番事業,他有責任守護好。
“相比其他同等規模的模具廠來說,這里算過的好一些的,許多廠子已經無法繼續支撐下去,要么轉型,要么破產。如果破產,那么要賬將非常艱難。”在這里工作的佟師傅告訴記者,由于大型企業很少會從小型模具廠進貨,基本上這里生產的模具還是面對相同規模的制造廠家,一旦收貨方破產,可能這次的模具就白做了,還要搭上料錢。
佟師傅告訴記者,由于小型模具廠一般生產技術比較單一,而一套模具想要成型可能需要銑、沖、線切割等一系列處理后才能完成。如果收貨方資金出現問題,則可能產生連鎖反應,給許多廠家造成損失。
當記者提及現階段工廠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時,毛文奎指著一臺機器告訴記者,“資金與技術是現階段面臨的最大困難。工廠里許多機器都是90年代初的,無論工作效率還是技術含量都無法跟上現階段的發展。而由于缺乏資金,只能勉強使用這些機器來保證工廠的正常運轉。”
毛文奎表示自己也曾想要向銀行申請貸款來更換一批新的設備,但后來經過成本計算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。他告訴記者,“購置一臺新機器根據功能不同需要幾萬,甚至十幾萬,如果想要全部更新至少需要花費上百萬的費用。機器的費用、員工工資、員工的伙食費、水電費等加在一起是一筆龐大的數字。如果更換新機器后訂單減少,則可能血本無歸。”
“一個國家的模具行業如果發達,那么這個國家的制造業才可能快速發展,這是我從一本外國書籍上看到的。”臨走時,毛文奎告訴記者,過完年他打算嘗試采購一臺小型3D打印機,嘗試用最低的成本將原始的制造業融入盡可能多的新技術,也算是為國家制造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吧。